信息化项目监理工作内容中“到货验收”是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工作,是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信息化项目中的货物,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产品、辅助材料等,其是否与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一致将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理单位需要通过核验、审查等监理手段,对承建单位采购的货物进行科学、规范的到货验收工作,保证信息化工程的质量。

信息化项目的货物类型
信息化项目的货物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辅助材料。其中,硬件设备包括主机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专用设备等;软件产品主要是指市场上销售的计算机成品软件,一般来说,这些成品软件都应具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辅助材料主要是指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配件、线缆、桥架、开关、结构件等。针对不同的货物类型,到货验收时的监理关注点将有所不同。
到货验收准备工作
做好如下几项准备工作,可大大提高到货验收的效率和质量。首先,监理人员需要仔细查阅合同、招投标等相关文件中的货物清单明细,明确到货货物的品牌、型号、数量及配置参数。其次,在到货验收前,监理人员会要求承建单位提供到货清单,明确到货货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内容。监理单位根据承建单位提供的到货清单与合同进行审查,若不一致,监理单位会协调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沟通讨论,在三方达成一致解决意见后,再继续开展具体到货验收工作。
到货验收具体流程
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三方到场进行现场到货验收工作。监理单位根据到货清单对到货货物的数量进行清点,检查货物外包装,并对货物的品牌、型号(规格)进行核验;对软件产品的到货验收,除了检查软件产品的安装介质外,监理单位还要求承建单位同时提供软件使用授权、软件著作权证书和售后服务承诺等相关材料。根据到货验收实际情况,监理单位整理编制相关到货验收监理报告,并需三方共同签字盖章予以确认。
问题的处理
对于不满足到货验收要求的货物,例如设备品牌、型号或配置参数与合同约定不符、设备外包装有明显拆解痕迹或有较严重的破损,监理单位将强烈建议业主单位不予接收,并要求承建单位无条件限期更换为满足验收要求的货物,且不得因此对信息化项目总体进度产生影响。对于质保信息不全或存有疑问的货物,监理单位有权要求承建单位提供经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后出具的检测报告,进一步证明货物满足到货验收的相关要求。
信息化项目到货验收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在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手段,监理工程师要做到眼明心细,需要有条不紊地检查每个细节,切实保障项目满足质量目标,体现信息化监理的服务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
信息化监理服务的主要内容是监督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方面,并负责管理项目合同以及其它相关的文档资料。通过“四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协调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等相关单位)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弥补了建设单位在信息化专业人员和经验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协助和保障了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成功合作,起到了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