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两会期间,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献计建言,从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市场化、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发展等各方面,把脉数字经济发展,破茧数字经济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夯实数字技术底座。这就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切合实际,不盲目扩张,根据自身的优势,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更重要的考核标准是“实用、高效、有价值”。实用就是适合广大的用户,适合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能促进服务产业化建设速度。高效就是数字技术可以使产业智能化,智慧化。有价值就是要让海量数据变废为宝,成为具有金融属性的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赋能各行业的发展,让专业有所专,让数字业态稳步发展。夯实数字底座,加速产业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产业现代化水平。“适度”强调各级政府和企业不应该盲目跟风,对数字技术有所择取,争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超前”则强调政府和企业要有前瞻性,认真调研,联系实际,提前布局适合自身建设的数字技术,使自身发展有的放矢,准备充分,能更快捷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数据要素在各行业实现市场化,让数据要素成为新质生产力,让数字产业化成为民生福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总书记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就是要求各地各部门不能单凭一腔热情、一哄而上,而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数字经济时,“要有所取,也要有所不取”,不盲目跟风,不生搬硬套,不为利益所控,脚踏实地,因地制宜,扎扎实实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数据要素市场化
数据要素作为第五生产力,推动数据资源入表,使数据资产化,发挥数据价值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认为数据的产权、定价、流通、分配等制度构建十分复杂,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无人区”。我国推动实施“数据资源入表”,可以说是在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中迈出了关键一步。管云鸿委员提案建议尽早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数据资产与普通数据资源界限,数据资产三权确认以及产权公示登记制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应该建立健全数据基础设施安全标准,规范数据资产化,推进“数据要素×”行动的实行。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认为应统筹数据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加强数据基础设施中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数据沙箱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创新和标准完善。范树奎委员认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存在着政策引导不强、定价机制缺失、授权经营模式路径不清、公共数据持有主体运营能力不足、各级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尚未合理释放等问题。
加快数据跨境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数据全球化发展速度,让全世界享受新质生产力福祉,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 体建设。让全世界人民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构建数字文明,让中国数据要素引领全球数字化变革。数据要素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同步。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认为,加快构建透明、有弹性的数据跨境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同样也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以创新驱动引领,培养数据要素人才,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白涛建议,要实现数据要素×数据金融,要紧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完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数字技术与金融的交叉学科,着力培养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持续健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金融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数字知识和技能。
一,数字医疗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数字医疗,健全数据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县、地、市三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加速数字医疗建设速度,让人民就近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服务,加速“三医”协同治理,快捷地实现远程会诊、转诊等普惠人民的数字医疗服务,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梁廷波提出加强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推进医保和卫生健康部门间的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强化分析利用,对提升“三医”协同治理能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精准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文娱
中华文化远流长,推动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数字文娱意义重大。提升文艺演出市场、艺术品展览展示市场数据治理能力,为繁荣文艺市场发展。比如,用区块链技术技术加快数字票证建设,既可以稳定文艺市场,又可以完善文艺数据库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张继提出:建立文艺资源数字化行业协同机制,加快文艺数据要素建设。
三,数字农业
三农问题是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快数字农业的建设,让农业现代化普惠人民,让绿色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搭建农业数据共享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充分享受数字化成果,是两会委员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钟军建议认为,让数据能汇聚、能流动、能变现、能减碳、能管好,以数据应用场景创新,加速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三农”帮扶政策更加精准落地。全国政协委员曹鹏提出聚焦数据要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建立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加快生物资产数字化体系和溯源体系的建设、给农民和农业企业购买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加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作为数据大国,把海量数据资产化,让数据变成新质生产力,广泛应用在金融领域,让数据交易成为数据价值的重要因素,让数据融资、数据抵押贷款变成现实。各级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入表,实现数据资产化,反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生的海量数据,经数据要素市场化成为新质生产力,将为数字经济高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白涛建议,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工具和监管平台,对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等加强监控和防范,确保数字金融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李委员建议,探索建立非重要数据的白名单制度,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个人数据账户授权试点。吴杰庄委员提出发展征信服务体系。赵柏基委员建议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数字金融、数据资源入表及数据资产融资的绩效考核指标。加强跨部门统一协同,加大对创新探索的激励,引导企业及金融机构共建数据要素流通生态。
五,绿色低碳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行节能减排,大力支持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世界做出表率。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把“绿水青山”留给老百姓,留给后辈儿孙,“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标签,为此产生用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既节约传统能源的过度开采,保护了地球生态环境,又开发利用新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就“数据要素×绿色低碳”提出,创造绿色环保的应用场景。比如,关注个人在碳排放上的生活环保,当志愿者实现对社会的贡献等,结合这些数据综合评估个人ESG的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更优质、更优惠的金融服务,如此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人工智能+行动
2024年全国两会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就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算法、算力是AI发展的三个主要要素,海量的优质公开数据是推动先进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是产业智慧化的一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表示,国家在制定“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同时,应该加快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作。在人工智能数字底座建设、数据共享、产业生态、应用落地场景、创新人才培养、法律、伦理建设等方面并提出具体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曹菲提案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AI数据交易市场制定数据交易规范,为AI企业提供一个合法、透明、高效的平台,以便购买和交易优质数据资源。唐冬生委员认为AI是未来产业,应该加快对AI的谋划和布局,以数据要素确权登记为突破点,探索数据产权落地实施新路径。金李委员认为,可以通过激活数据要素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开放生态。周鸿祎委员表示,知识很重要,基于“暗知识”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决企业问题。
东风浩荡春潮涌,奋楫扬帆正当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数字技术底座,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智慧化建设速度。数字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建设数字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和力量。
为全面建设社 主 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